思念我的奶奶

发布时间:2023-01-07 21:19:33分享: 编辑:方菲

       2021年元旦(农历庚子年冬月十八),奶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两年来在梦中、在闲暇时的回忆里,时不时地浮现出奶奶的身影。她老人家在世时,就想着写一些关于奶奶的往事,一方面留作纪念,另一方面给予自己无穷无尽的心灵洗礼、精神滋养。遗憾的是,每次有了这方面的念头,要么思绪混乱,要么情绪激动,总是难以静下心来。今年9月,孩子去外地上高中,回到家中只有我和妻子两个人,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眼下,快到奶奶的忌日,于是下定决心弥补先前的“遗憾”。

       奶奶1932年出生在会宁西城门附近的刘氏家里,没有人包括她自己能说清具体的出生月份和日子,也正因为如此,从来没有为她过一次生日。在旧社会饥寒交迫的年代,奶奶年仅17岁就从城里出嫁到10公里之外的乡下,和当时给地主做长工的爷爷成亲组建了一个家庭。大伯出生于1950年,此后二十多年里,爷爷奶奶先后生育了八个子女,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三男三女。每当提及两个因饥饿夭折的孩子,奶奶总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可想而知在她的心里承受了多么大的痛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伯十四五岁就开始主事,参军后由我的父亲料理家务。上世纪七十年代,大伯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到地方工作,家境逐步好了起来,生活有了底线保障,住的窑洞变成了砖瓦房。奶奶时常夸赞大伯“有出息”,大伯拿定的主意就是她的心声,谁要是持不同意见,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正当开始“享福”的时候,爷爷于1984年因脑溢血年仅55岁就去世了,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在我的脑海里只是几个模糊的瞬间片断。与困难抗争、同命运搏斗的前半生,磨砺了奶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倔犟”性格,一辈子跟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默默无闻。

       奶奶一生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妹妹出生后,我就同奶奶住在了一起,直到高中毕业的十六年时间里,才远离她的身边。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上衣总是一件掉了色的灰褂子,两个小胳膊上经常套着护袖,一年四季都穿着一双方口布鞋。对于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奶奶始终记忆犹新,每当说起这些的时候,她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叹:“我和你爷爷拉扯一家人的那些年,日子过得真苦!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多幸福啊!能一直这样下去,多好啊!”一粒米都要捡起来,一碗饭必须吃得干干净净,一根香蕉自己吃完后还要拄着拐杖一步一瘸地来到圈舍门口将皮子喂羊,勤俭节约之道已经融入了奶奶的灵魂和血脉,她在身体力行的同时,还经常给我们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年失了农,十年不如人”“打牛千鞭,不见粟米一粒”的故事。奶奶最反对、最讨厌的事就是浪费粮食,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奶奶到城里省亲,看到亲戚家十多岁的孩子不听劝阻,将白森森的两个馒头扔进垃圾桶,她含泪捡起并用手绢包了起来,当天就负气返回,对此唠叨了好多年。最后四五年里,奶奶的一日三餐完全由我的母亲照料,尽管她头脑已经糊涂了,连我都不认识了,但胃口一直较好,基本生活能够自理,母亲也因长期以来的孝顺于2017-2019年连续三年荣获全镇“好媳妇”称号。奶奶去世后,在伴随她走过一生的“黄宝箱”里,整理遗物时发现多件折叠整齐的崭新枕巾、床单、衣服、鞋袜,看来这些她都没想着用、没舍得用。

       奶奶做事踏实认真、精益求精。小时候,一进入冬闲季节,就会看到奶奶做鞋垫,将平时搜集来的旧衣破布剪成条块状,在小方桌上铺开,涂抺浆糊后层层搭配粘叠,然后放在热炕上慢慢烤干。接下来,根据大小鞋样进行裁剪,按不同颜色图案绣花,有花鸟的、有斑纹的、有汉字的……各种花色花纹花样琳琅满目,都是靠奶奶的一双巧手一针一线制作而成。直到现在,家里还有好几双奶奶给我的鞋垫。踩着奶奶纳的鞋垫,是一种舒心愉悦的温馨,是一种骨肉相连的亲情,走起路来都是踏实的。离开家乡已有二十多年了,每次回老家总要到菜园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情不自禁地就会勾起如影随形地跟着奶奶,看着她浇水、松土、拔草、压藤蔓、剪枝条的种种美好回忆,是那么真切、那么动人,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纯真烂漫的童年。打我记事起,家里就有菜园,后来由于小叔结婚分家,菜园的地点变了,但奶奶对菜园的初心始终未改。春去秋来,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奶奶都年复一年悉心打理菜园,不厌其烦、不知疲倦,韭菜、辣椒、茄子、豆角、黄瓜、白菜、西红柿等生机昂然、满园飘香。八十多岁后,奶奶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母亲逐步将务菜园的“接力棒”接到手中,奶奶牵挂纠结的心也渐渐安了下来。思索奶奶几十年如一日务菜园的原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悟到,她在灵魂深处早已扎根黄土地,在辛勤劳作中将菜园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乐在其中的生活情趣和永不懈怠的生命理念,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对幸福梦想的孜孜追求。

       众人心目中,奶奶仁爱良善、慈祥亲和。在千千万万的农村妇女中,奶奶只是其中普通而平凡的一位,从未进过一天校门,未曾读书识字,但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满着仁心和大爱、贤良和亲善。遇到有困难的人,不管亲戚,还是邻居,甚至陌生人,她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伸出援助之手。大姑奶奶回娘家,与奶奶聊起家长里短最投机,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农忙时节,隔壁五婶的孩子没人照料,只要打一声招呼,奶奶都会满口答应,从不推辞;过路的货郎天黑要借宿,奶奶热心肠叫到我们家里住,引来虱子和跳蚤,害得我和爸爸连续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对于奶奶的一生,爸爸动情地说:“你奶做好人、行善事、积德报,在世时身体硬朗,没有得过大病,去世时子女都在身边,没有痛苦地离开了。她的子女后代都平平安安,这是多年修来的福分!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奶经历了旧社会、新社会、改革开放和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咱们家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党的领导好、社会主义制度好,任何时候都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奶奶,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子孙后代前行的路;更像一本厚书,只有不断地阅读品味,才能学懂、弄通、做实为人处世的道理。再次打开手机,看着奶奶的音容笑貌,百感交集,沉思良久,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

微信图片_20230107211909 (1).png

       作者简介:

       张志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安定区西巩驿镇罗川村,2000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秘书学专业,现任中共甘南州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文秘工作。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数据、内容及图片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因未能找到并标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出现侵权行为,或者还有其它疑问,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

1-22112916253c25.png

        业务合作:

       1,各类各行业整体策划宣传营销实施;2,电视、报纸、大型户外广告、vi设计制作发布;3,IP、城市、地标、景点、文博、虚拟人等数字化最新技术代理落地实施;4,网红之家联合打卡;5,新媒体代运营;6,会议会展及外文翻译;7,宣传片、纪录片视频拍摄制作;8,文博网旗下电商平台【丝路大商】金融、消费扶贫、乡村振兴,产品产业销售一体化;9,电商培训

       合作热线:17789621191(资料接收微信号)


1-22112ZU1052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