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乡村振兴

振兴产业强基础 多方联动保增收 ——陇南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收情况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05 09:50:54分享: 编辑:方菲

振兴产业强基础 多方联动保增收

——陇南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收情况综述

                                                                              作者:黄顺  刘再义 王海红  伏星舟


        近年来,陇南努力克服疫情、灾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抢抓国家和省上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利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强种植、强养殖、强劳务,扶弱势,降开支,通过“三强一扶一降”,增收与节支并举,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实现稳中有增。

图片1.png

康县望关楞上村经济林。郭林摄 

强种植、养殖、强劳务

牢牢夯实脱贫群众增收基础

        强种植。周忠义是武都区外纳镇周家山村的油橄榄种植大户,承包荒山荒坡640亩,今年鲜果产量达26吨,收入达18万元,带动周边群众60多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2022年,全市油橄榄产业种植面积达91万多亩,覆盖7县区,同比增长21.25%;橄榄鲜果产量4.72万吨,同比增长12.92%;产值达到29亿多元,较去年增加4.26亿元,增幅为16.99%。近年来,陇南牢固树立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强力推进山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推进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茶叶5条全产业链建设,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到240亿元,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到42%。

图片2.png 

武都区郭河镇营山花椒产业。

       强养殖。两当县借势蜜粉源植物丰富的特色生态资源,形成了集蜂农生产、合作社服务、联合社管理、县富民公司销售的一体化产业体系,培育建成蜂业龙头企业4家,大型蜂业合作社35家,带动2300余户参与中蜂发展,人均增收超4000元。目前,全市养蜂规模发展到48.5万群,中蜂养殖占到全省的70%、全国的1/15;蜂蜜产量3952.8吨,产值达到3.19亿元,“甜蜜事业”助农增收的成为一大亮点。多年来,陇南创新强农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牛、猪、鸡、中蜂等特色养殖业,推动农户小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养殖转型,全市牛、羊、猪、鸡存栏达到899.3万头(只),肉蛋奶产量9.44万吨,产值35亿元,特色养殖成为稳定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

      强劳务。陇南充分发挥劳务大市的资源优势,努力为脱贫劳动力提供精准就业服务,着力培育劳务品牌,通过“三个一批”,使劳务经济成为群众增收半壁江山。对外输转一批。共注册“礼贤妹”“乞巧妹”等劳务品牌21个,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充分发挥青陇协作、劳务公司服务等中介作用,今年全市输转劳动力68.51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3.1万人。内部消化一批。通过项目用工、以工代赈、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多措并举,打通岗位与脱贫人口劳动力服务渠道,市内就业14.44万人,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557人,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5.5万人,确保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回乡创业一批。通过税收优惠、贷款扶持、技能培训、开店指导等举措,鼓励回乡青年投身建设电商村级服务点、创业孵化园建设,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3.5万人,成功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万余户。

  扶危济困

确保弱势人群收入稳定增长

        大力扶持低收入弱势人群。成县沙坝镇土陶烧造有上千年历史,当地有效利用“沙坝粗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成残疾人定向帮扶车间,吸纳周边残疾人等弱劳力学习制陶技艺和务工就业600余人次,人均增收600元以上。陇南现有残疾人口20.1万,占到总人口的近7%,市上进一步加大对“老弱病残”等无收入来源群体的关爱帮扶范围,足额发放生活补贴和津贴,实用技能累计培训4.3万名,临时救助5.74万人次,带动1.6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收,大力推行“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模式,采购发放生活实物1844人次、45.14万元,有力保障了弱势人群的生产生活。

图片3.png

陇南文县茶园。

        大力扶持地质灾害受灾群众。尹海燕是宕昌县南阳镇杨集村因地质灾害而搬迁的村民,“每年天一下雨,泥石流很大,又滑坡又操心,家里孩子睡不着我们也睡不着,自从搬进安全舒适的新房,再也不用发愁了”。陇南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全市像杨集村这样曾经被确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就有6700个。面对危机与挑战并存的环境,陇南抢抓机遇,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确定了“以进城入镇为主、农村安置为辅”的搬迁安置方式,让每户群众“应搬尽搬、不落一户”,帮助群众搭建安全屏障,更好地实现安居乐业,“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搬迁1.49万户6.18万人,今年已完成进城入镇搬迁4155户1.7万人。与此同时,陇南把搬迁群众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统筹发展结合,谋划搬迁群众就业及后续扶持项目106个1700万元,着力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

降低群众开支

多产发展稳增收

      抓电子商务降成本。充分利用陇南电商扶贫示范市资源优势,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APP和H5三端综合应用商城,入驻商家733家,增加日用消费品、汽车销售、加油站、餐饮、住宿等规上企业服务类目,上架产品1.9万余款。有效应对疫情对农产品滞销影响,加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东盛物流园统仓共配业务,共整合商贸快消品企业40多家(涵盖80%的市场主流快消品),整合快递企业9家,开通5条邮路,形成了覆盖36个乡镇383个村的快递网络,畅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业品下乡进村的渠道,有效降低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路费等销售成本。同时,为切实减少购买中间环节费用,依托陇南电商平台,组织全网各类网店开展满减促销等线上营销活动,通过农产品代销、日常用品代购等方式,切实降低农户购买成本。以多多买菜为例,该平台产品价格平均低于市场价20%-30%,2022年平台累计售卖200多万次4000万元,比较市场价优惠约800多万元,每单平均可以为消费者节省约4元。截至目前,平台各类网店稳定在1.4万家,发展近50多万会员,人均年节省消费120元,累计节省消费6000万元。

图片4.png

武都区汉王镇贺家坪油橄榄示范基地。

        抓农业保险降损失。开展农业保险专项惠农政策进村入户行动,加大全市主要种、养产业投保范围,切实分担化解农业灾害损失,保障农民收益。全市已实施签单35个保险品种,参保农户21.49万户1492.22万亩(头、只、箱、袋),支付赔款2776.12万元,从中直接受益农户2.6户次,有效减少了群众损失。

        抓大病救助降支出。对特殊群体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分类资助,实现全民参保,建立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对医疗费用刚性支出较大群体,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和二次倾斜救助,落实对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农村返贫致贫人口通过降低起付线、分段报销等倾斜支付政策,全市大病专项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35种,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截至目前,全市落实参保资助100.77万人,资助资金1.3亿元,防范群众因大额医疗支持的风险。

        抓救助保险降风险。聚焦“三类户”致贫返贫风险,有效预防农村人口特别是因灾、因病、因学、因意外事故设立“政府救助保险项目”,对造成“两不愁三保障”出现反弹的及时启用防止返贫专项资金,第一时间从急从快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上牢防止返贫致贫的“安全锁”,自专项资金设立以来,累计投保157.7万人542.3万元,有力降低了群众返贫致贫风险。

        抓移风易俗降彩礼。高彩礼不仅增加了农村男性青年的结婚成本,还严重破坏家庭和睦、乡风和顺。礼县、西和县通过举办首届“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为新婚夫妇颁发“新青年”奖牌,赠送彩电等方式,树立婚事新办的社会风气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先后为50对农村青年举行集体新式婚礼。同时以“关键少数”推动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和新乡贤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中发挥重要作用,摒弃攀比心理,科学合理有计划开支,进一步减轻家庭负担。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数据、内容及图片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因未能找到并标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出现侵权行为,或者还有其它疑问,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

微信图片_20221128172055.png

        业务合作:

       1,各类各行业整体策划宣传营销实施;2,电视、报纸、大型户外广告、vi设计制作发布;3,IP、城市、地标、景点、文博、虚拟人等数字化最新技术代理落地实施;4,网红之家联合打卡;5,新媒体代运营;6,会议会展及外文翻译;7,宣传片、纪录片视频拍摄制作;8,文博网旗下电商平台【丝路大商】金融、消费扶贫、乡村振兴,产品产业销售一体化;9,电商培训

       合作热线:17789621191(资料接收微信号)

          微信图片_202211290839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