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沓中大峪坪 阴平古道藏岷山 ——三国蜀汉阴平郡地域辨析及阴平古道(甘川古道)考证

发布时间:2023-02-22 09:49:02分享: 编辑:方菲

散文(原创):

三国沓中大峪坪  阴平古道藏岷山

  ——三国蜀汉阴平郡地域辨析及阴平古道(甘川古道)考证

(甘肃·杨旭明)

       蜀汉末期,姜维为何选择在沓中屯田,沓中位置有多重要?三国沓中,具体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24.jpg

      (一)沓中地名多见史志

       三国沓中地名,多见史志----

       最古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记载: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丞相亮扬声言由斜谷道取郿……辟天水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亮书于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称维曰:“姜伯约西州上士,马季常、李永南不如也。”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丞相亮遣护军陈式攻武都郡、阴平郡。魏雍州刺史郭淮出将击氏。亮自至建威,淮退,遂平二郡。延熙六年(公元243年)……以王平为镇北大将军,督汉中事,姜维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景耀元年(公元258年),维以诞破,退。还成都,复拜大将军。五年(公元262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大将军维恶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维诱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皓承白后主。秋,维出候和,为魏将邓艾所破,还往沓中。皓协比阎宇,欲废维树宇,故维惧不敢还。六年(公元263年)春,魏相国晋文王命征南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益州刺史师纂五道伐蜀……撰曰:诸葛亮虽资英霸之能,而主非中兴之器,欲以区区之蜀,假以废之命,北吞强魏,抗衡上国,不亦难哉?似宋襄求霸者乎?然亮政修民理,威武外振。爰迄琬、祎,遵修弗革,摄乎大国之间,以弱为强,犹可自保。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31.jpg

      《阶州直隶州续志》记载:西固,在春秋战国时为白马氐羌所居。汉开西南夷,为羌道县地,属陇西郡。后汉属武都郡。三国时县废,为蜀地。邓艾伐蜀,于其子忠,从宕州连桥而渡,即此……元、明、清为西固城。

      《阶州直隶州续志》记载:文县,三国初属魏,为秦州统。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遣陈式克定二郡,改为阴平郡,隶梁州。其后蒋琬分阴平郡,为凉州统之,领县二,阴平(郡治)、平广(《三国志·疆域志》作广武)。

      《文县志》记载:三国蜀汉阴平郡,领阴平、平广(亦作“广武”,即今四川平武县)二县,此时的阴平辖境,除包括今天的文县全境外,还有四川平武、南坪和甘肃舟曲的一部及迭部县的广大地区,至西晋如故,可以说是阴平辖境最为广阔的时期。

      《成县志》记载:元帝景元四年(蜀后主炎兴元年,公元263年)秋,魏师伐蜀。大将军司马昭遣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军于武街,绝维归路。镇西将军钟会等自骆谷袭汉中。武街,下辨之异名也。

      《甘南州志》记载: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原各诸侯国,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遂设置郡县,分全国为36郡,甘南东部为陇西郡临洮县,西部为羌中,羌人所居。高祖二年(前205年),汉军定80余县。陇西郡领10县,羌道为其一。蜀后主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遣陈式攻取武都羌道,归蜀汉梁州武都郡,仍称羌道;延熙十一年(248年)姜维出石营,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漒川之成重山筑城,攻破羌保质。魏将夏侯霸追维于沓中;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十月,姜维出师洮阳,与邓艾战于候和兵败,退居沓中种麦;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将邓艾、钟会、诸葛绪、师纂5路伐蜀,魏军追姜维至漒川口,姜维败走阴平。

      《舟曲县志》记载: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羌人无弋爰剑孙卬,惧秦压迫,携羌西徙。进入白龙江流域及今舟曲县境的有白马、氐、参狼种等羌。魏明帝太和三年、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击式,蜀据有武都、阴平二郡(今舟曲西部属阴平郡)。魏元帝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262年)十月,姜维攻洮阳,邓艾破维于候和(今临潭唐之洪和城),维退居沓中(今舟曲西、南部)种麦。景元四年、蜀景耀六年(263年)九月,魏征西将军邓艾凿栈道、架邓桥。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分五路伐蜀。魏军围沓中姜维,追维至疆川口(今迭部境),大战,维退还沓中,即败走阴平。维于廖化还之剑阁,拒钟会。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34.jpg

      《迭部县志》记载: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汉后主建兴元年(228年)正月……魏天水参军冀县(今甘谷)人姜维降诸葛亮。是年,诸葛亮又谴陈式攻取武都羌道归蜀汉梁州武都郡,仍称羌道。数年后(准确年月无考)姜维屯兵沓中(今县境洛大一带);延熙十一年(248年),姜维出石营(今卓尼境),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漒川(今碌曲境)之成重山筑城,攻破羌保质。魏将夏侯霸追维于沓中;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八月,姜维进兵魏洮阳(今临潭县西南),魏将邓艾大败姜维。姜维退驻沓中。十月,姜维出师洮阳,与邓艾战于候和(今临潭境新城),姜维战败。时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奏请后主杀之,后主不允,姜维因此疑惧黄皓报复,遂返沓中屯田;魏元帝景元四年、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将邓艾、钟会、诸葛绪、师纂五路伐蜀。镇西将军邓艾督3万之众自狄道攻甘松、沓中。邓艾派天水太守王欣、陇西太守索弘于金城太守杨欣出兵夹攻姜维,姜维败走阴平。十月,邓艾、邓忠父子率兵取川,至羌道县架桥渡乾江(又名岷江,于今舟曲县东30里两河口入白龙江)入阴平经江油,攻取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

      《临潭县志》记载:魏嘉平元年、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姜维攻雍州。魏将邓艾统兵白水以北防蜀军,维谴部将廖化扎寨牵制,自率军攻洮城(今临潭县)。邓识其谋,先居洮城,姜谋未遂。延熙十七年(254),维率军复出陇西,于魏军战于洮西,克河关、狄道、临洮。延熙十八年(255)维大败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蜀汉景耀五年(262)姜维攻候和(今临潭新城),为邓艾所败,返之洮阳,种麦沓中。

      《碌曲县志》记载: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势力“西至临洮羌中”。时碌曲为羌人之地,属于羌中;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研种羌酋留何为避匈奴侵袭,率部南迁,其部众远徙到漒川。今碌曲时称漒川,或称南漒。三国(公元220年--280年),蜀汉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姜维出石营(今卓尼境),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漒川境内筑城,攻破羌保质。魏将夏侯霸追维于沓中。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诏令各路攻蜀,邓艾遣天水太守直攻姜维营,金城太守杨欣抵甘松(在今宕昌至迭部)至漒川口(碌曲境内),姜维败走阴平。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39.jpg

      (二)三国沓中阴平古道

       三国沓中地望在哪里?阴平古道(甘川古道)又在哪里?史志记载不够明确,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弄清周边的地理山川形势,作为佐证至为重要----

       秦之临洮县,为秦始皇西部第一县,时属陇西郡辖域,地属今临潭县,并非今定西市之临洮县,此误亟待更正。今岷县,历史上亦有临洮县建置。

       秦汉之羌道县,地属今白龙江流域的舟曲县。舟曲县,藏语就是白龙江的意思,原羌道(前279年)、羌道县、武都县、石门县、福津县(覆津县)、阶州州同、西固县、西固军民千户所、龙迭县县境是也。

       汉之武都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汉朝在武都道置武都郡,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甘肃省陇南市,治所教唆洛谷(今陇南市西和县的南部。)此地大多是广汉的白马氐人。范围包括今白龙江中游(上与阴平郡在今舟曲武都关交界)的舟曲县(部分)、宕昌县(部分)、武都区、文县,今西汉水流域的成县、礼县和西和县。其郡治多在今成县、今武都区。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42.jpg

       三国之阴平郡,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后被蜀汉占有,仍置阴平郡。邓艾灭蜀时经过阴平古道。后属仇池国,北周明帝二年(558)阴平郡属为文州,隋开皇三年(583)废。阴平郡治今陇南文县,其地域范围大致为今白水江流域中下游和今白龙江上游,自然包括今安昌河(白水江一级支流)、大峪河、拱坝河(均为白龙江一级支流)和憨班以西白龙江上游,此为秦蜀之间的重要通道---阴平古道。因《太平寰宇记》载:诸葛亮遣陈式攻取武都。今舟曲东部属羌道县,武都关西部的憨班以西属阴平郡沓中地域。

       沓中,三国·蜀汉阴平郡西地区名。蜀将姜维北伐陇上,曾屯田沓中。魏邓艾围维,战于沓中,维主力重挫。《甘肃志·大事记》:“沓中,在舟曲以西”。胡三省《通鉴注》:“沓中,今甘肃舟曲县地”。《中国历代战争史》(台湾版):沓中在甘松(今迭部县东)。《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沓中,在西北诸羌中,系姜维屯军种麦之地······阴平于沓中同在白龙江流域、呼吸可通也”。据野外考古调查即群众口碑,舟曲西南大峪、武坪为古沓中战略要地。(以上见《舟曲县志·古今地(县)名考》)。

候和,今临潭新城,为唐之洪和城。魏国名将徐晃之子徐质,就战死在候和。

       漒川,今碌曲县境。西倾山又名漒台山、嵹岩山,其南支郭莽梁南出白龙江、西北出洮河(又称洮水)。洮河源头即上游段,古称漒川,今称洮河源,简称洮源。包括今双岔乡以上、西倾山前的尕海湖、晒银滩、郭茂滩及周边广大牧场。另,今尕秀村附近有三国古城遗址。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46.jpg

       甘松,今迭部县境达拉沟口,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南方向直通抚州(今四川松潘北)。历史之车轮犹如白龙江滚滚向前,时下的地点、人物、重大事件就是未来的历史或轮回。(至)东晋咸和五年(330年)三月,张骏趁前赵新亡之际,出兵收复黄河以南失地,置武街、石门、候和、漒川、甘松(今迭部境)五屯护军,与后赵分境。晋孝武帝太元十年、西秦建义元年(385年)西秦与境内之甘松郡。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十二月,宕昌羌酋梁弥忽降魏,北魏太武帝封梁弥忽为宕昌王,其子弥黄为甘松候。北周明帝武成三年(561年)“西逐诸戎,始有其地,乃於三交口(今迭部达拉沟口)筑城,置甘松防”,兼置三川县(后改常芬县)。始置五香郡(治今达拉沟内)。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北周始于叠川置叠州(治今电尕乡吉爱那村南)……是年六月,由于甘松防(达拉沟口)置芳州,以地多芳草而得名,下恒香、深泉(治封德,今舟曲峰迭附近)二郡。省裁甘松防。隋文帝开黄十九年(599年)置丹岭县(今卡坝乡境),隶芳州。百姓皆为党项诸羌,界内虽立县名,无城廓居住……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废芳州,裁丹岭、恒香二县,以常芬县隶叠州(见《迭部县志》)。此即甘松防于叠州、芳州的历史渊源或关系。而达拉沟,世代素称“一水透传千里岷山”,实为名垂青史的甘川古道、阴平古道的要害通道---唐太宗李世民于634年出兵灭吐谷浑,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于635年途经此道;1253年忽必烈远征云南大理、1935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皆经此险境,先为统帅、后建国家……此为后话,意在证明达拉沟、达拉沟口甘松在地理、历史、军事、政治诸方面的重要性、独特性。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49.jpg

       疆川口,《迭部志》载今迭部境,洛大为沓中地域。那么疆川口应为洛大以西,就白龙江上游迭部境来说,自东向西狼道峡(代古寺)--阿夏沟口(麻牙)--甘松(达拉沟口)、卡坝沟口--哇巴沟口、益哇沟口(西境),此四处历来为军事要地,尤以狼道峡、甘松(达拉沟口)、卡坝沟口、益哇沟口至关重要--甘松西南通川(今求吉寺、若尔盖、松潘),其余三地北越迭山之铁杰日、措美峰(迭山最高峰)、光盖山可达洮河流域攻打洮阳、候和之魏军。既然占据洛大,以西花园、旺藏、白云--益哇沟口(最西境)的肥沃、开阔地域,姜维原本“驻军屯田”,焉有不占之理?且《文县志》记载,阴平辖境包括迭部县广大地区---当以迭部主沟白龙江两岸为主,因此境迭山南麓、岷山北麓十余条支沟里,基本没有大块平整的耕地,笔者在1995--2002遍走岷迭诸沟勘察森林(包括一类调查和三类区划)、调查大熊猫分布情况,至今未到多儿乡境(羊布梁南麓),从羊布梁顶上眺望,此域广布石林和原始森林。《迭部县志》载,三国(220--265)东汉末至三国初,为魏、蜀相争之地。至蜀汉建兴六年(227年),蜀相诸葛亮伐魏,攻取武都、阴平后,迭部遂归蜀汉益州阴平郡(治今文县)辖。境北迭山主峰成为魏、蜀之界山·····顾名思义,疆川口---疆,为边疆、边境,且只能是西部边疆、边境,(南有松州、北有洮阳、东有羌道、下辨);川,为江河、河谷平川大坝,哇巴河、益哇河相距1公里许,均南流汇入白龙江,江河曰川,约定俗成;口,为江、河交汇之处,在哇巴河沟口、益哇河沟口形成开阔川地--东至白云为白龙江上游第一川,耕地面积达数万亩。疆川口在哪儿?不言而喻,当在今哇巴河沟口、益哇河沟口或附近,此是山川地理形势所决定的,不可胡说乱道、任意猜测。岁月更迭,鉴古兴今才能继往开来。时至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北周始于叠川置叠州(治今电尕乡吉爱那村南),盖取山川重叠之义。于合川(今电尕然闹村)置西疆郡,辖合川、乐川(今四川铁布区一带)二县。西疆郡及叠川县均属叠州辖(见《迭部县志》南北朝)。古人完全不同今人以文载言,而是以文载神、以文载道,为山川、树木、郡县(建制)取名,文字含义措辞极为严谨,西疆郡郡名岂是随意乱叫的、随便胡定的?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52.jpg

       武都关,今舟曲县西、峰迭新区东,“无土关”为方言、音转。即设武都关,说明为交界,为武都郡、阴平郡之交界地带,武都关以西为阴平郡,以东为武都郡。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置陇西郡后,置有羌道。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原各诸侯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舟曲东境人数陇西郡羌道,治所舟曲城西北。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陇西郡领羌道。地域包括今舟曲、宕昌、武都县部分地区。汉惠帝二年(前193)正月,羌道地震,持续数月,武都山(今舟曲西北、坪定西南)崩。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李广征西入迭州,于羌道境初置武都郡(广汉西部都尉治)。数年后废。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西南夷,于白马氐地另置武都郡,辖九县。西县、氐道、羌道属陇西郡。时改道曰县(见《舟曲县志》大事记)。峰迭乡,乡境内武都关为汉代武都郡西部都尉要塞,故名。附近,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民国时修通沿江公路,武都关失去关隘作用(见《舟曲县志》建置篇)。此为武都关地名之时间、来源及含义—“时”为秦汉、“山”为武都、“郡”为武都、“县”为羌道(西部都尉辖、治所在今舟曲县),“关”为武都,即西汉名将李广置武都郡西部都尉要塞武都关。

       乾江,今宕昌县境。又名羌水、岷江、小岷江、宕河、宕昌河,至两河口汇入今白龙江。今有邓艾父子伐蜀遗址“邓邓桥”及庙宇。

       白龙江,民间称“千里白龙江”,盖南为岷山、北为迭山(西倾山南支、西秦岭之南秦岭西延段)。一般认为发源于碌曲县郎木寺镇(此为谬误,另有源头,此暂不论述),经四川若尔盖县、迭部县、舟曲县、宕昌县、武都县、文县,复入四川广元昭化汇入嘉陵江。白龙江,又称桓水、羌水、香水河、白水、白江、白水江、垫江。清时称白龙江,至今名称未变。岷、迭山系及西秦岭南支之间,白浪滔滔,恰似巨龙翻腾,加之羌人认为源头为“龙水”,称为白龙江,则名副其实也。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沓中地区在今甘肃省迭部县、舟曲县、文县一带。今迭部县、舟曲县、武都区就地处西倾山、西秦岭之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迭山山系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两山系夹成白龙江千里大峡谷。在地理位置上,阴平古道正好从沓中地区穿过,为今“摩天岭--文县(阴平桥头)--中寨--插岗梁木头岭--铁坝--插岗--平武(武坪)、三角坪--沓中(沓峪、达益、大峪)--立节--洛大--甘松--松潘(松州)、迭部”,完全可以说,三国沓中就是阴平古道,一说地区范围,一说交通要道,侧重点不同而已。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55.jpg

       战场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骑兵的数量,而养马必有丰美的草场,峰迭、三角坪、武坪除耕地外,还有广袤的草场和森林,属典型的农林牧综合生产方式。据《舟曲县志》载,三角坪乡因境内有三个坪,故名。峡子沟梁、灶爷梁一带草场肥美,发展畜牧有良好的条件。大川乡境东石门沟一带为三国·蜀将姜维屡进退沓中的孔函谷,此说存疑。但石门沟顶即三角坪境,南峪沟顶即峡子梁,连武坪境。民间相传,武坪安扎梁,即为蜀军安营扎寨的地方,故名安扎梁。沓峪(大峪)沟顶直通峰迭峡,历史上曾产良马。

       查阅多种史志,并经实地考证,从民族学、历史学、地理学、军事学、经济学等方面综合分析,我认定三国沓中的核心地域、阴平古道的中点地段,为今舟曲县大峪乡大峪坪村--位于白龙江南岸的大峪沟内,入口处地域狭窄、峭壁林立,两处天然石卡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是一处构筑关隘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谷口西山顶上有黄土台,台上筑有马莲城,登城远眺,方圆数十里地域内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便于侦查白龙江(立节、巴藏、曲瓦、洛大)、大峪沟两个方向的情况(包括军情)。大峪乡至今有残存的溪岭堡、咱瓜(赞裹扎)堡、建立山堡、老地堡、大坪堡、台子堡、板子堡、提马堡、钱麻堡、烧哈堡等堡子,四周拱卫摩崖洞穴和大坪堡(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堡子有土围子和城墙两种土夯结构,土围子也叫“土圈连”,低矮、墙体较薄,城墙高大、墙体较厚,且有城楼(俗称堡子门)。堡子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保存人畜、粮草,确保安全,二是充当侦查哨所和烽火台,起到防御作用。大峪坪之所以叫达益垴(沟)、沓峪、沓中,一是众多山峰、溪流向此处汇聚,二是四周堡子的有效防御,能够确保摩崖洞穴(姜维指挥部)、大坪堡的绝对安全,三是大峪坪地域最为开阔、耕地最为集中(有前坪、上坪、后坪),能够驻扎大军主力,便于屯田和训练,四是地处三国沓中地区的中心、阴平古道的中点,五是大峪坪是大峪沟的核心、中心,六是大峪坪以南的岷山主峰洋布梁又称达益萨尔(“虎窝梁”),其南麓的迭部多儿乡,今有达益村,又称后大峪(达益),称沓中为前大峪(达益)。因此,三国沓中、沓峪(大峪、达益)即今大峪坪,此地乃沓中地区之中心、阴平古道之中点,东出阴平,西达甘松,正西可达迭部、漒川(今碌曲),西南可通若尔盖、松潘(松州),阴平古道实为甘川古道,经氐羌故地三国沓中地区,东西向联通了秦、蜀大地,今有甘川公路。此论,非人为臆断、私心杂念,实乃沓中地区、阴平古道原本“两山夹一江”的山川地理、自然形势,蜀军屯田、进攻防御的军事需要、历史事实本身所决定的。

       大峪沟内地势开阔平坦,又有上万亩肥田沃土,既适合驻军,又便于屯田储粮。迄今为止,大峪乡境内仍留有大量的古遗迹,皆为姜维驻军时命士兵们开凿挖掘的岩洞(崖ai壳ke、kuo,包括大坪摩崖洞穴)、古堡及纵横交错的地下甬道。因此,姜维驻军屯田沓中,不仅仅是屯田避难,还做了长远的防御、进攻策略。大峪乡,汉代及汉后古城堡居全县各乡之首,为汉代边塞和三国·蜀沓中要地。传大峪名为ta(沓)峪。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沓中距成都超过了500公里,后主、黄皓也拿姜维没有办法。作为蜀汉大将军,姜维之所以屯兵沓中,不外这样几个原因:一则保全性命,二则保证军权在握,三则屯田种粮、训练军队,四则据此基地进行反攻、利于北伐。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458.jpg

      (三)三国沓中文物遗迹

       我多年考证认为:沓中地处千里岷山主峰洋布梁北麓、白龙江上游及大峪河、拱坝河流域,三国时此地为蜀汉广汉郡阴平郡管辖。三国沓中核心区在今甘肃舟曲县大峪镇大峪坪村,这里有蜀汉大将军姜维的秘密指挥部(摩崖洞穴遗址)、堡子们遗址(驻军、屯田)----

       据《舟曲县志》记载,三国蜀汉大将姜维曾在此屯兵、种粮,兵败沓中,上万名将士共筑一冢。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时被推倒铲平,绿锈铜箭镞(三国独有)、褐色古钱币等出土文物收藏在县博物馆。前坪的“摩崖洞穴”、上坪的“堡子门”城墙,1980年被舟曲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姜维金印在迭部益哇沟现世,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保护。

       堡,即是驻扎军队的明证。此地距成都遥远,诸葛亮的真传弟子姜维只好采用屯兵制,军队既行军打仗,又种庄稼,兼具军人、农民的双重身份,否则数十万大军无法生存。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501.jpg

       依据白龙江流域狭窄的山川地理形势来辨别,利用《华阳国志》《阶州直隶州志》《文县志》《成县志》《舟曲县志》《迭部县志》《临潭县志》《卓尼县志》《碌曲县志》《岷县志》《宕昌县志》《武都县志》等进行综合分析,经我多年多次实地考证后认定:舟曲三角坪、武坪(平武)--大峪--立节,武都关(立节以东,武都郡与阴平郡交界,武都关以东为武都郡)--峰迭--憨班---立节----迭部洛大(立节以西)--甘松(达拉沟口)一线为三国沓中地域,且以险要、隐蔽的大峪坪为沓中核心地带和姜维的秘密指挥部,此处有千亩肥沃良田,有摩崖洞穴、堡子门、水城门、万人冢、营盘里、水坑等遗址、地名,还有已出土的三国铜箭镞、古钱币等文物为证据。

舟曲县三角坪--武坪(平武)--大峪(ta、da沓峪、达益)--立节,武都关--峰叠--憨班--立节--迭部洛大一带,气候温润、良田肥沃且数量较大、地形险要,符合屯军、攻防需要。否则,便没有广阔的土地及空间来驻扎大军、以及生产军粮和草料。主要原因还是战略需要和安排,姜维凭借沓中险要、隐蔽的地理条件,西北出大峪两石卡(天然石门),以岷山南麓的白龙江(属长江流域)作为第一道防线、以迭山南麓的洮河(属黄河流域)作为第二道防线与魏国对峙、伺机进攻、进退有据----沿白龙江东下,退可回护武都、阴平、汉中,稳固蜀汉西北屏障;沿洮河向东,进可占渭水、攻天水、夺宝鸡、长安,取魏都洛阳,实现诸葛“北伐大志、复兴汉室”。若不如此,蜀汉国力较弱,会尽早被曹魏灭掉。只有联合东吴、主动出击,方可崭保、延长蜀汉政权寿命。

       诸葛亮高徒姜维忠心为主、一脉相承、谋略相当。但终因蜀汉国力贫弱、兵不思战、民望太平,加之后期黄皓、阎宇祸害朝廷、主帅姜维不在汉中、“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等因素,导致北伐大计最终落空---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分三路进攻蜀国,兵锋直指白龙江: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多,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都、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汉中入蜀有两条路,金牛道和米仓道。钟会经金牛道、张郃经米仓道,被剑门关所阻。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503.jpg

       武坪,为三国·蜀将姜维屯兵要地。后,为邓艾围沓中姜维,以武力平定此地,故名平武,后名武坪,实际地形为斜坡。沓中之战,邓艾兵力与姜维的蜀军主力在数量上是相差无几,邓艾苦战一个月击败了姜维,赵云次子赵广就战死在此役中。姜维舍弃武坪(平武),沿拱坝河向东南翻越铁坝木头岭,到达阴平郡安昌河(今文县中寨),沿清水江(今白水江)到达阴平郡(今文县),因为这是阴平古道最近的路线。维舍阴平直下剑门关,会合廖化拒钟会大军,将邓艾远远甩在后面,实有腹背受敌之险。

      《三国志》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邓艾追赶姜维于阴平桥头,不下剑门关攻维,积极实施“偷渡阴平”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行栈道、裹毛毡滚下摩天岭鱼贯崖,直扑涪城(今绵阳市三台县)。涪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迅速攻下绵竹(今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凤雏庞统落难之地)、诸葛瞻父子在绵竹关战死后,邓艾乘胜进逼雒城(今广汉),益州(今成都)已无险可守。

      邓艾此战可谓以谋求胜、以奇制胜、以险取胜。

       后主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献益州(今成都)、降邓艾,蜀汉灭亡,留下“乐不思蜀”之成语,为后人所诟病,其实不然--阿斗并非扶不起的稀泥,失政、安民未尝不是良策。天下嘛,终究还是难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命运。最终由于残酷的政治斗争,邓艾、钟会、姜维被司马昭、司马炎设计“害三贤”、“斩三杰”。

       曹魏篡东汉,司马炎灭魏而建晋,老寿星司马懿有过之而无所不用其极,实乃笑到最后的一代英雄豪杰、谋略大家,堪为三国之最牛的战略家、阴谋家----曹操、刘备、孙权,皆为司马家的打工仔、守财奴!不得不承认,人才辈出、群英称雄的三国时代,司马懿是最大、最后、最美的赢家---一个甲子几代人,群星闪耀在天空。三国争霸乱纷纷,三分天下终归晋!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506.jpg

      (四)沓中山川气象万千

       沓中明月古今耀,摩崖洞穴半崖悬。空留堡子任凭吊,千里岷山连甘川。只可怜:蜀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忠勇可嘉,无力回天”,魏邓艾“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钟会“灭蜀尽力,反遭惨杀”,深谋远虑、苦心经营都只为皇家做嫁衣,真可谓“忠心只为功于名,帅才难及帝王术!”

       三国古沓中,舟曲大峪坪。沓(ta),又音da(大)也。中,意中心、核心、中央、中点之地也。沓中,意山之海洋也、水之故乡也,四周山环水抱,向中聚拢。峪,意大山谷也。大峪(dayu)沟,藏语沓(ta、da)峪(yu)、大(da)峪(yi)垴、达益,后音转为大峪。岷山万峰竞秀北东南,此境千河汇聚大峪坪,大峪河为白龙江一级支流,出西北口在立节汇入白龙江。人曰:中国之缩影,华夏之典范--形如龙图腾,宝象卧福地,神龟镇江海。又曰:“先有大峪坪,后有西固城”,“舟曲县城的土,比大峪的重”,舟曲建城池实为白龙江之故,加之交通便利之考量。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509.jpg

       沓中之地历史悠久、人文灿烂、地理险绝、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曾赢得许多作家、诗人、摄影家的咏叹与盛赞,有诗为证:

“古代明珠遗江畔,

今朝气象跃陇原。

物阜民丰藏万壑,

人杰地灵隐千山。”

“沓中自古就扬名,

只为姜维曾驻兵。

古堡至今存大峪,

畅游舟曲梦中行。”

“沓中古塞荡兵魂,

战马嘶鸣惊鬼神。

可叹姜维多无奈,

回天乏力枉费心。”

“蜀魏交兵争霸权,

沓中大峪古沙场。

铁马金戈犹再战,

催魂鼓角响山间。”

“沓中大峪起烽烟,

战马嘶鸣金鼓擂。

争霸枭雄曾见否,

幽魂万千骨成山。”

       第一首作者何许人也,经多方考证而不得知,描摹了沓中的气象万千、锦绣山川。

后四首标题为《沓中遐想》,作者是国家一级美术大师、中国书协理事、会员李耀宗先生--是李老2018年9月29日阅过《三国沓中大峪坪赋》后的即兴之作。此后,李老给我寄来了他的两本专著《书法作品集》、《醉墨居诗词集》,并附两幅书法精品:“雅韵飘香”、“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李老用意之深、用情之专,让我感动、汗颜和敬佩。至今尚未拜访李老,深感遗憾!

       三国古沓中、舟曲大峪坪,我心心念念的故乡!

       你的厚重历史和秀美山川,在我笔下难抵万一!

综上所述,沓中地处舟曲县西部、南部,三国蜀汉阴平郡辖地。阴平三国初属魏,归雍州辖,后为蜀地,归梁州、凉州辖。公元243年姜维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以三国武都郡武都关(在今峰迭)为界,以西白龙江上游的憨班--立节--迭部洛大,即今舟曲县西部、迭部县东部。白龙江流域的三角坪--拱坝河流域的武平(武坪)、铁坝--大峪河流域的大峪(西北通往立节),即今舟曲县南部。还应包括白水江流域的东峪口、石鸡坝、中寨(中路河流域),由中寨进入达海沟,翻越插岗梁木头岭,到达铁坝(拱坝河流域)。此为三国沓中地区,阴平郡白龙江上游地域,以大峪坪为战略中心,摩崖洞穴(姜维秘密指挥部)、堡子门、万人冢(两处)、营盘、水坑等遗址就是地标物证,铜箭镞、姜维金印等可移动文物为证。

微信图片_20230222094512.jpg

       阴平古道,贯通沓中地区,自摩天岭--阴平桥头(今文县)--中寨--插岗梁(木头岭)--铁坝--插岗--武坪(平武)、三角坪--沓中(大峪)--立节--洛大--代古寺(狼道峡)--达拉沟口(甘松)--松潘县(松州),甘松--迭部县(叠州)。

       三国沓中,阴平古道。贯通历史,开启未来。而今,舟永公路(舟曲县立节至四川九寨沟县永和乡)即将竣工通车,正是阴平古道一线中段。蜀道不再难,崇山峻岭变成通途,将极大地促进沓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诸葛亮出“祁山”、姜维越“迭山”伐魏,殊途同归,非诸葛孔明、姜伯约才华不高、谋略不大也,实乃弱蜀大形势使然。师徒二人可谓鞠躬尽瘁、深谋远虑、忠勇可嘉、虽败犹荣。倘告知诸名师、高徒之灵身后之事,师徒及众将士必当开怀畅饮、对酒当歌、含笑九泉、笑傲江湖!

舟曲县(2016年1月初稿,2023年2月修定)

     1-2211201T40J56.jpg

        作者简介

       杨旭明:籍贯甘肃舟曲,兰州大学本科生,省党校研究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家前线》签约作家等;甘南州青年学者、作家。有大量新闻、诗歌、歌词、散文、小说、论文(调研报告)见国家级、省州级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网上可阅“甘南杨旭明”。曾业余时主编《铭记舟曲》《舟曲之殇》《绿色长征将生态文明推向世界》《生态甘南于绿色崛起》等十多本书籍,字数超过1000万。崇尚正知正见、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数据、内容及图片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因未能找到并标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出现侵权行为,或者还有其它疑问,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

微信图片_20221128172055.png

        业务合作:

       1,各类各行业整体策划宣传营销实施;2,电视、报纸、大型户外广告、vi设计制作发布;3,IP、城市、地标、景点、文博、虚拟人等数字化最新技术代理落地实施;4,网红之家联合打卡;5,新媒体代运营;6,会议会展及外文翻译;7,宣传片、纪录片视频拍摄制作;8,文博网旗下电商平台【丝路大商】金融、消费扶贫、乡村振兴,产品产业销售一体化;9,电商培训

       合作热线:17789621191(资料接收微信号)

微信图片_202211290839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