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旅资讯 > 武威

丝路佛光再现光芒 天梯山石窟浴火重生

发布时间:2022-07-04 22:46:51分享: 编辑:芳菲

在丝路佛国版图上,武威天梯山石窟被誉为“鼻祖”一样的存在。

自1600年前开凿以来,历经沧桑,饱经风霜。曾经有多遗憾,如今就有多期盼。

重现“天梯神韵凉州佛国”圣境,是武威人民热烈的期盼。

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未来的天梯山,将为这个口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期让我们走进天梯山石窟,一个遗憾与未来并存的艺术文化宝库。

“张义川,水湖滩,大佛爷手指磨脐山”,一首民谣唱出了天梯山大佛的方位。

蓝天、白云、水岸,天气晴朗,仰望大佛如天宫幻境。

明正统十三年《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天梯山在明代还有26窟,并在窟前有古刹遗址。

经过千百年沧桑之变,尤其是1927年当地发生大地震,造成窟前大部分寺院建筑和石窟损毁。到解放初期,仅存洞窟18窟。

1958年修建黄羊河水库,为了挽救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专家对除第13窟外其他洞窟内的彩塑和壁画进行了整体搬迁,并将天梯山石窟的搬迁文物运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搬迁了文物,却掩盖不了辉煌。

天梯山石窟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对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向西影响了莫高窟和高昌地区的石窟营造,因而天梯山石窟在中国早期佛教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为研究北方佛教石窟和佛教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断代标尺。

让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和塑像回归武威、回归天梯山一直是武威人民多年的夙愿。

1992年,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原址原位”保护并恢复天梯山石窟。2006年经各方努力,将存放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部分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顺利运回至武威。

路漫漫其修远兮,天梯山石窟文物的回归和保护依然长路漫漫。

历时八年,文物工作者累计修复天梯山石窟壁画、塑像共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

未来,天梯山石窟将修建梯山石窟壁画博物馆,以达到对修复后的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塑像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保护。

让丝路重镇武威,佛光再现辉煌。

让“石窟鼻祖”发挥该有的文化艺术价值。(文/中国甘肃网 宋芳科 张振国 图/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提供)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网站二维码图片.jpg

业务合作:

1、各类各行业整体策划宣传;

2、市县等区域性文化旅游、景区线上线下整体宣传;

3、电视、报纸、大型户外广告制作发布;

4、网红之家联合打卡;

5、新媒体代运营;

6、文旅活动、产品营销策划实施;

7、会议会展及外文翻译;

8、宣传片、纪录片视频拍摄制作;

9、景区开发运营;

10、资源置换;

11、文博网旗下【丝路大商】设有经典文创、书画中心、手工艺品、非遗臻品、丝路食汇、导游优货等。

12、广告设计、vi设计、

13、电商培训


合作热线:17789621191(资料接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