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乡村振兴 > 新闻资讯

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

发布时间:2022-01-19 16:37:31分享: 编辑:芳菲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实践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以强烈责任担当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与发展底气,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一系列的革命精神,都是在伟大建党精神孕育、滋养下发展形成的,成为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大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延安时期,我们党为什么能从之前经历的挫折中快速成熟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从此,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充分证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当前,以延安精神夯实理想信念之基,要求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准确把握“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一重要论断的内涵要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大历史观看“三农”,深刻认识“三农”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一条重要主线,准确把握“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一重要论断的内涵要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具有政治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三农”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为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要在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深刻理解“三农”与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内蕴血脉关系和内在本质联系。我们党最早就是一个农民成分占比最大的党,始终与“三农”有着割不断的情感联系,始终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己任,始终把农民作为最可信的依靠力量,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就得在“三农”上找寻答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安全,大国小农、农民众多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村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后院,未来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将更加凸显,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国家就得在“三农”上捋清逻辑。中华民族主体是农耕民族,农耕文明决定了民族基因、影响着民族品格、铸就了民族自信,更好理解我们这个民族就得在“三农”上追根溯源。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实现了翻身解放、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农”要发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基础支撑作用,从百年来我们党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更好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三农”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是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推进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牢固树立跳出“三农”抓“三农”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继续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法宝,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进一步深刻领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我们必须时刻明白,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我们必须时刻清醒,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必须时刻懂得,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现代城市文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的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感动山河。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8年如一日地苦干实干,靠的就是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精神的传承生生不息,精神的力量无穷无尽。我们在享受胜利带来喜悦的同时,更应用心感悟脱贫攻坚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方能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行稳致远。要继续“上下同心”增强大局意识,要继续“尽锐出战”提高主动作为,要持续“精准务实”促进科学实干,要持续“开拓创新”推动工作高质量,要持续“攻坚克难”练就过硬本领,要持续“不负人民”锤炼政治品格。继续发扬与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累、一块干的奋斗精神,用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热爱呈现积极向上、不负人民的昂扬姿态,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扎实成效践行初心使命、体现忠诚担当、做到“两个维护”。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简介:

李伯祥同志,现任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宣传教育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曾担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甘肃省委宣传部特约评论员,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历任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经协办主任,陇南日报社副总编辑(主持工作整两年),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处、督查处、宣传处处长、《甘肃农村工作》杂志主编十年,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法制宣传先进个人、陇南市“5·12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全省86个县市区,他走访调研过84个县市区。论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增创新优势的思考》荣获《人民日报》第三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二集电视文学剧本《婚变》荣获“全国首届当代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剧本金牛奖优秀奖”,两次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多篇调研报告得到省长批示。担任多个脱贫攻坚课题组评审组专家及主任委员,参与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省社科重点委托课题《甘肃省脱贫攻坚实践经验与成果巩固研究》成果论证会,参与扶贫题材电影《腊月的春》、电视连续剧《苦乐村官》审片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均被采纳。脱贫攻坚纪实文学《难忘的一天》等十多篇作品及文章被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刊登。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帮扶干部》在甘肃省政协2021年《人文甘肃》第八辑刊登。理论文章《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入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百年大党与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随后在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网》《中国乡村振兴》杂志、《今日头条》等媒体刊登,阅读量超过三万多人次,点赞二千多人次,评论200多条。长篇综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甘肃打了一场硬仗》《甘肃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任务,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甘肃省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抗役”关爱服务咱们老百姓》《“暖冬”关爱服务咱们老百姓》、调研报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文明小康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甘南实践》等文章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网刊登后,全国相关网站纷纷转载。长篇述评《“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在中国乡村振兴网配图片刊登后,《今日头条》、香港《凤凰新闻》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点赞不断。长篇文章《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从新年贺词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之一至十(二万多字),分别在甘肃延安精神研究会网站、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视听甘肃》、中国乡村振兴网、新浪等媒体刊登,反响热烈。

李伯祥同志近年来先后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举办的培训班;甘肃省委党校、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省委宣传部哲学培训班、相关市州县市区宣讲扶贫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

李伯祥同志的授课,甘肃省委党校领导给予高度评价:授课站位高、落点实,有感情、有激情,有思考、有情怀,接地气、冒热气,既“高得上去”又“落得下来”,不仅是一次内容丰富的专题辅导报告,更是一堂生动有效的党史教育课。”他授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最后留出半个小时,与大家互动交流,听取大家的思考和建议,现场回答问题。希望大家边听、边思考、边提出问题,以便精准对接,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