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旅资讯 > 天水

天水非遗在诗与远方的双向奔赴中谱写华美篇章

发布时间:2024-02-18 21:26:18分享: 编辑:方菲

2023年,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文旅厅的大力支持下,天水市文旅局坚持传承和发展并重、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工作思路,聚力在项目挖掘、保护传承、推广传播、活化利用、立法建制上下功夫、求突破,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非遗记录工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为基础,以建立保护名录和传承体系为重点,持续开展非遗调查、记录、认定等工作,认定公布天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36项。截至目前,建立了涵盖8项国家级、50项省级、180项市级、550项县级的非遗保护项目体系,让根植于民间的优秀文化、传统技艺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实施“非遗传播工程”。精心举办“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甘肃省主会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等活动34次,涉及非遗项目83项,参与非遗传承人260余位,线上展播视频160余条,播放量83万,参与人数200余万人次。天水雕漆、秦安小曲、甘谷麻鞋等项目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活动,向全国人民展示天水非遗之美。“进景区看非遗”“观展览绣非遗”“云游非遗展”等社教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天水非遗的独特魅力和非遗在天水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实施“非遗传承工程”。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人,推荐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20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甘肃省乡村工匠和乡村工匠名师,先后选派7名省级以上传承人赴省内外高校参加国家、甘肃省举办的非遗传承人研修班,举办刺绣、剪纸、泥塑等培训班10余期,培养学员800余人,让传统文化技艺得以传承永续。

实施“非遗利用工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发展非遗产业作为激发非遗活力,破解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打造西关古城、苏湾民俗村等多个非遗类旅游景区,累计建成省市级非遗工坊24家,甘谷雅路人麻鞋、武山夜光杯雕、甘谷木雕等非遗产业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先后建设10余个非遗类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推出9条非遗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天水伏羲庙等成为非遗研学旅游网红打卡地。通过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等措施,全方位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有效的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水平。

推进“非遗立法建制”。2023年11月1日,《天水市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经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正式施行。2023年12月15日,《天水市武山旋鼓舞保护传承条例》正式实施。两部文化保护《条例》的出台,为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武山旋鼓舞保护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也意味着天水市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进一步提升到法律层面。

“整装出发、履践致远”。2024年,天水市文旅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落到实处,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以更强的工作合力,更好的产业发展,让天水非遗更加“活”起来、“火”起来,为全市非遗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号.png

       本网业务合作:

       1,各类各行业整体策划宣传营销实施;2,电视、报纸、大型户外广告、vi设计制作发布;3,IP、城市、地标、景点、文博、虚拟人等数字化最新技术代理落地实施;4,网红之家联合打卡;5,新媒体代运营;6,会议会展及外文翻译;7,宣传片、纪录片视频拍摄制作;8,电商培训

       合作热线:17789621191(资料接收微信号)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数据、内容及图片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号2.jpg